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喻經  http://tripitaka.cbeta.org/T16n0710_001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云何無明?

於此六界起一想、合想、常想、堅想、常恒想、樂想、靜想、眾生想、命想、壽者想、意生想、儒童想、吾我作者想。

生如是種種無知,名為無明。

於如是有無明境界生貪、瞋、癡,於彼貪、瞋、癡生行。

於彼事施設,名為識,其識生四蘊。

彼名色所依諸根則六處。

三法和合名為觸。

觸生受。

受耽著,故生愛。

愛廣大,故名為取。

取復生有。

業有作因生蘊。

蘊熟,故名老;蘊壞,故名死;於愛迷惑、貪著、熱惱,故名愁;追感往事、言音,哀慼,名為歎;五識身相應,名為苦;意不悅,故名憂;隨煩惱,故名為惱。

愚闇,名無明;造作,名為行;了別,名為識;互相攝持,名為名色;依處所,故名為六處;觸境,故名為觸;領納,故名受;渴愛,故名為愛;取著,故名為取;取復生有,故名為有;能生,故名生;根熟,故名老;滅壞,故名死;哀慼,故名愁;悵怏,故名歎;意不悅,故名憂;逼迫身,故名為苦;不稱情,故名惱。

不修真實行,名邪行;無知,名無明。

有無明故,種種造作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不動近行行。

起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者,故名為識,是故名為無明緣行。

起非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者,亦即是識,是故名行緣識。

起不動近行行、不動近行行者,亦是於識,是故名為識緣名色。

名色增長作六處門,是故名為名色緣六處。

六處身轉,是故名為六處緣觸。

同類觸生同類受,是故觸緣受。

於受差別耽著喜悅,是故名為受緣愛。

愛耽著樂,故愛不捨,數數忻求,故名為愛緣取。

如是營求,復生有起業於身、於語、於意,是故名為取緣有。

從業生五蘊轉,名為有緣生。

從生蘊令熟壞滅,名生緣老死。

如是名為十二緣生。

迭互為因,不常、不造作、無思,亦無緣生、無盡法、無離欲法、無滅法,無始來流轉不間斷隨轉,如河駛流。」

 

◎段落提要:

慧命舍利子向慈氏(即:彌勒)菩薩提問,慈氏(即:彌勒)菩薩回答。

 

 

 

◎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nkon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