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六 http://www.cbeta.org/result/T16/T16n0665.htm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四天王護國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聞四天王恭敬供養《金光明經》,及能擁護諸持經者,讚言:

「善哉!善哉!汝等四王已於過去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植諸善根,修行正法,常說正法,以法化世。

汝等長夜於諸眾生常思利益,起大慈心,願與安樂,以是因緣,能令汝等現受勝報。

若有人王恭敬供養此《金光明》最勝經典,汝等應當勤加守護,令得安隱。

汝諸四王及餘眷屬無量無數百千藥叉護是經者,即是護持去、來、現在諸佛正法。

汝等四王及餘天眾并諸藥叉,與阿蘇羅共鬥戰時,常得勝利;汝等若能護持是經,由經力故,能除眾苦、怨賊、飢饉及諸疾疫。

是故汝等若見四眾受持讀誦此經王者,亦應勤心共加守護,為除衰惱,施與安樂。」

 

◎段落提要:

這一段內容是本品開頭,世尊讚嘆、並勉勵四天王恭敬護持本經,以及護持所有受持本經的人王、四眾。

 

◎註:四眾

出處: 佛光電子大辭典

解釋:

梵語 catasrah parsadah,巴利語 catasso parisā

(一)  指構成佛教教團之四種弟子眾。又稱四輩、四部眾、四部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僅指出家四眾,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

〔中阿含卷二十二穢品經、法華經卷一、四輩經〕

(二)指列座於佛陀說法會上聽法之四類大眾,即:

1.發起眾,指能鑑知時機發起集會,或發起瑞相、問答等,以安排佛陀說法者。如法華經卷一方便品載,舍利弗曾三次請佛說法。

2.當機眾,指宿緣純熟,適聞正教,而於會座上得度者。即聽聞經法立受證悟之益者。

3.影響眾,指從他方佛土來助佛陀教化之古往諸佛菩薩,隱其圓極之果而示現當機眾之形相,如影之隨形,如響之應聲,以匡輔法王,莊嚴法座。

4.結緣眾,指宿善福薄根機下劣者,雖未獲立即證悟之益,然以見佛聞法之故,已結下將來得度之因緣。

〔法華文句卷二下、大明三藏法數卷十五〕

(三)指阿育王時代,佛法之大眾共分為四類,此四眾因共議大天五事而形成上座部與大眾部。四眾即:

1.龍象眾,又稱大國眾,指大天之流,即引發論爭者。

2.邊鄙眾,又稱外邊眾,指大天之門徒。

3.多聞眾,指持戒廣學之凡夫,集眾援助上座。

4.大德眾,指四果之聖眾。此外,異部宗輪論述記除上記之外,尚有二種解說。

〔部執異論、異部宗輪論、三論玄義檢幽集卷五〕

(四)指人、天、龍、鬼之四眾。又稱四輩。

頁數: p1763

 

 

◎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arrow
arrow

    Jinkon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