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http://www.cbeta.org/result/T16/T16n0665.htm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最淨地陀羅尼品第六

「善男子!復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願波羅蜜。

云何為五?

一者、於一切法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有非無,心得安住;

二者、觀一切法最妙理趣,離垢清淨,心得安住;

三者、過一切想,是本真如,無作無行,不異不動心得安住;

四者、為欲利益諸眾生事,於俗諦中,心得安住;

五者、於奢摩他、毘缽舍那,同時運行,心得安住。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願波羅蜜。

 

◎段落提要:

世尊在這一段開解的是菩薩摩訶薩如何依五種方法,成就願波羅蜜,也是對於一般行菩薩道的人而言,在生活當中可以遵行的方式,漸次達成修行願波羅蜜的五種方式。

 

 

◎註:奢摩他

出處:朱芾煌《法相辭典》字庫

解釋:

瑜伽十一卷七頁云:奢摩他者:謂九種住心,及奢摩他品所攝諸法。謂於自他、若衰若盛、可厭患法,心生厭離、驚恐、惡賤,安住寂靜。

二解:瑜伽三十八卷十九頁云:云何奢摩他?謂諸菩薩、由八種思善依持故;於離言說唯事唯義所緣境中,繫心令住;離諸戲論。離心擾亂想作意故;於諸所緣而作勝解。於諸定相,令心內住、安住、等住,廣說乃至一趣、等持。是名奢摩他。

三解:如菩薩云何能求奢摩他中說。

四解:瑜伽六十三卷八頁云:問:何因緣故,說諸靜慮,名奢摩他?答:為欲寂靜一切煩惱,正安止故。

五解:瑜伽六十四卷十七頁云:復次由五種相,立奢摩他。一、近分定所攝世間奢摩他。二、根本色定所攝世間奢摩他。三、根本無色定所攝世間奢摩他。四、聲開獨覺作意所攝出世奢摩他。五、菩薩作意所攝出世奢摩他。

六解:雜集論十卷十頁云:奢摩他者:謂於內攝心令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平等攝持。如是九行、令心安住,是奢摩他。令住者:攝外攀緣,離內散亂,最初繫心故。等住者:最初繫縛麤動心已;即於所緣,相續繫念,微細漸略故。安住者:或時失念,於外馳散,尋復斂攝故。近住者:從初已來、為令其心、於外不散;親近念住故。調順者:從先已來、於散亂因色等法中,起過患想增上力故;調伏其心令不流散故。寂靜者:於擾動心散亂惡覺隨煩惱中,深見過患;攝伏其心,令不流散故。最極寂靜者:或時失念,散亂覺等、率爾現行;即便制伏,令不更起故。專注一趣者:精勤加行,無間無缺,相續安住勝三摩地故。平等攝持者:善修習故;不由加行,遠離功用,定心相續,離散亂轉故。##七解 集異門論三卷二頁云:奢摩他云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

 

◎註:毘缽舍那

出處:朱芾煌《法相辭典》字庫

解釋:

雜集論十卷十頁云:毗缽舍那者:謂揀擇諸法,最極揀擇,普遍尋思,週審觀察。為欲對治麤重相結故;為欲制伏諸顛倒故;令無倒心善安住故。此中諸句,依正行所緣境說。或依善巧所緣境說。或依淨煩惱所緣境說。揀擇諸法者:盡所有故。最極揀擇者:如所有故。普遍尋思者:由有分別作意俱行慧,建立諸法相故。週審觀察者:委具推求故。

二解:瑜伽三十八卷十九頁云:云何毗缽舍那?謂諸菩薩、由奢摩他熏修作意,即於如先所思惟法,思惟其相;如理簡擇,最極簡擇,極簡擇法;廣說乃至覺明慧行。是名毗缽舍那。

三解:瑜伽六十四卷十七頁云:復次由五種相,當知建立毗缽舍那。一、盡所有性毗缽舍那,二、如所有性毗缽舍那,三、有相毗缽舍那,四、思求毗缽舍那,五、觀察毗缽舍那。

四解: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頁云:毗缽舍那者:謂即於前所了別義,審觀察故。

五解:如菩薩云何能善毗缽舍那中說。

六解:集異門論三卷二頁云:毗缽舍那云何?答:奢摩他相應,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謂毗缽舍那。

 

 

arrow
arrow

    Jinkon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